家居卖场与企业关系陷“尴尬” 衣柜企业如何面对?
在家居建材行业,经销商与家居卖场一直处于合作共赢的状态中,而经销商进入大型家居建材卖场以此来提高自身自身的知名度,不过,近几年来,频频发生卖场“坑”经销商的事件,等等事件的发生,迫使经销商不得不从卖场退出,那么,一直和谐相处的卖场与经销商的关系也并不是人们所想的那么简单的合作关系,所以,纵观如今的衣柜品牌,该如何在卖场内长久固定发展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卖场“曲线开店”要求 企业防不胜防
“4月份开始进场装修,之后顺利开店,之后经营的也是一帆风顺,眼看就要收回前期成本投入了,结果招商经理通知我如果还想继续续约经营,就需要在另一个卖场拿位置。虽然都是同一品牌卖场,但是后面这家卖场生意一直不好,进去就是个‘泥潭’。招商经理还暗示,如果不拿位置,这边的店面合约到期后,续约可能性就会很小。”
这是一个衣柜经销商遇到的开店的烦恼,而经销商面对的这种卖场往往都是全国性或者区域性连锁卖场,很多都想着“以强带弱”、“均衡发展”,于是经销商就不幸成为了“试验品”。对于处于一线城市的家具经销商而言,进哪个卖场已经变成了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所以有些经销商在卖场经营有方,快要坐等收利的时候,也得预防卖场“曲线开店”的要求,因为保不准,新进的店面就有可能把经销商前期的收入全部给吞了。衣柜企业往往遇到这样的卖场无力要求,通常不是咬牙应对要不就是直接退出卖场,可是这样的情况对于企业和卖场之前关系是很微妙的,不利于长期发展。
两方因租金上调矛盾难解
这些年家居建材行业爆出的经销商与卖场之间的矛盾,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租金问题。不少供职于卖场的人士纳闷地抱怨:租金上调,各行各业都有,多数都是跟着经济增速走,怎么最后就激化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同在一个二线城市,有的卖场租金能超过300元/平方米/月,而且大家排着队想进去,有些卖场租金不到100元/平方米/月,品牌还招不满,说到底,就是市场热度的问题。
在那些生意红火的卖场,虽然经销商会抱怨成本高之类的话,但是也只是口头抱怨而已,因为卖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最终还是能够为自己带来可观的利润。但是如果卖场生意萧条,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即使租金只是上调5%甚至更低,那也会激发商户的强烈反弹,因为这些可能是商户自己能够仅得的利益。而一旦经销商遇到那些明知生意一般,却还执着上调租金的卖场,也就只能自谋出路了。
家居卖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让经销商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随着大型卖场扩张步伐的加快,与之而来的装修、运营成本势必会转嫁到经营商的头上,造成经营商的入驻成本与经营成本均摊高。作为经销商,希望卖场租金成本越低越好,而卖场一方,则希望租金收的越多越好,所以一二线城市涌现出了经销商“撤店潮”。那么,经销商该如何选择卖场,需要经销商们“擦亮眼睛”。
因此,对于当下的衣柜企业来说,进驻家居卖场仍然是主要选择。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中,衣柜企业需把目光放长远,充分认识和把握所进驻卖场的各方面情况,如卖场的经营理念、综合实力等是否和自身企业相匹配、未来有没有可能出现定位格局变化的潜在隐患等等,提早预防卖场的“曲线开店”情况落在自身,这样也不利于企业长久发展。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