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选购误区,你中招了吗?
随着红木家具产业的快速发展,市面上红木家具的款式越来越多,让消费者在选购时无从下手。红木家具选购实际上是一门学问,我们不仅要看红木家具的年代、出处,还要看款式是否经典,设计是否协调优美,是否具有造型艺术。下面小编整理了红木家具选购的八个误区,希望大家在选购时能够避免。
过于关注价格,贪图便宜
购买红木家具首先应当树立精品意识,传世的作品件件都是精品,不好的东西,一定会被人们抛弃。如果我们一味图便宜,很难买到精品。精品即使买时价格很高,升值空间也会很大,而粗制滥造的家具,即使价格再低,也不可能升值。
只关心木材真假
材质保障是购买红木家具的最低保障,一件精品红木家具对选材的要求很高,必须是精选大料、无白皮、无拼补,否则家具易开裂变形,正常使用都难,传承更无从谈起。
只重材质,不重做工
很多顾客在购买红木家具时只关心材质,以为只要材质好就有收藏价值,殊不知红木家具是三分材七分艺,材质好只是基础,没有良好的做工等于一堆木头,没有任何的收藏价值。木头好不代表家具好,就像用同样的文房四宝,普通人的作品和书画大家的作品相比,差距可想而知。用同样的木材做家具,好的和差的也是天壤之别。
红木家具越重越好
每种树种的质量不同,消费者不能仅以重量为衡量标准来判断红木的优劣。由于红木家具不同材料价格不一,即便是同一种材料,由于产地不同价格也不同,因此鉴别红木家具就跟鉴定古玩一样,要综合木纹、颜色、气味等多种因素。通常来说,木纹清晰可辨的材料比较好,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看看家具没有上漆之前的状况;同时,还要多看家具正面、反面的一些隐蔽部位。
太纠结于价格的涨跌
红木作为珍稀树种,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其价格持续上涨。红木家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集审美、实用、收藏等诸多优点于一身,升值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价格阶段性的起伏很正常,如果已考察好还是尽快出手,总体来说越等涨幅越大。
认为回购有保障
这里面陷阱很多,只不过是商家转移顾客注意力的一种手段,让顾客进入“不管怎样,反正以后能退货,吃不了亏”的误区。岂不知这里面学问很大,一是真到回购时限制很多,主动权完全在商家手里;二是红木涨价太多,想回购后再去买,要多花几倍的钱。所以还是要在购买时把好品质关,一步到位。
“按谱”来的才是最好的
明清家具是我国家具发展史上的巅峰,为我们留下了很多造型优美、工艺上乘的经典作品。仿好了是好东西,但也不能认为有创新的东西就不好。家具终究是一种生活用品,不一定非要为拘泥于纯粹的仿古而忽略了家具的基本属性。任何艺术、任何东西都要有发展、有创新才能成就各个时代的辉煌。如果我们的红木家具一直停留在仿古上,与几百年前相比,从款式到尺寸别无二致,说明我们这个时代、这个行业太缺乏创造能力了。
轻信认证标志
买红木家具时,如果您看到销售处悬挂着各种看似权威的认证标志,您可别轻信。目前,仍有一些企业存在用虚假认证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这些虚假认证五花八门,不少还打着“国家”机关的名义。选购红木家具千万别陷入“证书”误区。因为存在一些所谓的国家级认证,要么认证机关本身不具备认证资质,要么存在花钱买证书的营销式认证行为,基本不具备权威性。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红木家具时候,要多方面地去了解,对认证、证书之类要多留个心眼,不可尽信。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