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家,简直颠覆你对居住的想象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疑问:
我们找设计师/建筑师为我们设计家,那么他们的家又是什么样子?
A说:应该跟我们的家差不多吧!
B说:建筑师的家应该是与众不同的!
小卡的一位朋友是一名小小建筑师,他游走过不少建筑师家庭、院士家、建筑学院院长家、各种建筑狗窝,他说建筑师的家可以简单归纳为三大类:库房模式、展厅模式、工作室模式!
小卡就疑问了!为啥没有地中海风?北欧风?北美风?作为甲方的他,家里风格应该独特、意趣盎然才对啊
朋友回:你见过厨子在自己家折腾经典四菜一汤吗?
唔......仔细思考,好像是这么一回事。
真正的大厨,更愿意在家里留给自己一个不同侧面的“达人空间”,创造一处突破“煎炒烹炸”之外的“创作氛围”,给亲友分享曾经吃过那些无需烹饪的美好......
今天小卡就给大家介绍两位建筑师的家,一起来颠覆我们对居住的想象边界!
几年前有一个资讯,刚毕业的建筑男戴海飞,因为北京房租太高,在公司楼下用竹篾和皮草搭了一个蛋屋,住的开心又自在,直到被城管发现。
建筑师可能是房子再艰苦也能住出吉普赛精神的一群人吧。
一.法国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这座小木屋事实上是柯布晚年的度假住宅,位于法国尼斯“蔚蓝海岸”。1950年他向一位开餐馆的朋友要到了这块地,并于1952年建成了这座14平米的小木屋。此后每年的8月他都会过来度假。而在13年之后,柯布叔叔也在小木屋旁的大海里走完了人生78年的路程。
二.日本建筑师:青山周平
许多大众了解青山周平应该是通过《梦想改造家》这档节目,然而为别人设计“梦想之家”的男神青山周平,却选择住在出租屋?
青山周平的家,仅仅是南锣鼓巷的一个出租屋,这与印象中建筑师高大上的形象背道而驰。
刚来到这里,条件简陋,甚至没有厨房和卫生间,他和太太便进行了设计改造,添置了厨房和卫生设备,并保留了老旧木窗和木制梁柱。
屋子简洁、随意,更无太多累赘,简单设置的摆饰略微透漏着东方禅意。
他与太太每天骑着电动车通勤,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让人赞叹,也是多少人曾经幻想过但却不敢尝试的一步。想必也是在胡同里的生活,为青山周平的胡同改造提供了很多灵感,让他的细节设计更人性化。
这个院子住着好几户人家,步道上摆满了各家种的小植物,平时邻里互相帮忙打扫,晾衣服,偶尔一起活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距离拉近了。青山也说,自己的生活空间,向周边区域暧昧自由地蔓延,是胡同的感觉。想必,这就是他选择在这样一条窄巷里安家的原因吧。
住宅的乐趣,正在于以温暖的情怀处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建筑师会因审美疲劳而懒得折腾,这只是表象,背后应该是,回归建筑本源、更享受“实用、简单、有趣”的务实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