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艺人 | 木下生花的潮州郎!
潮州木雕,兴于乾隆年间,得益于海外贸易的繁荣,当地的巨商大贾大兴土木,不惜工本兴建祠堂庙宇,极尽装饰之奢华繁缛,木雕工艺由此兴盛,并竭尽全力追求尽善尽美。
卢进文,出生于木雕之乡潮州西都村,祖上四代传承木雕技艺,100多年来,正是这里的木雕匠人,用手中的木槌和刻刀,刻出了潮州木雕的名气。
学习木雕,五年基本功,十年磨练,方可大成。卢进文从小跟随爷爷学习木雕,爷爷对他非常严厉,小时候不理解,大了才知道不严厉就做不好木雕。
卢进文15岁入行,到自成一家,一干就是30年,而他的正式出师,则源于一次“斗艺”。
斗艺,潮州木雕的传统,主人建屋之时,为求精益求精,大堂中间竖起一道墙,请来两位师傅各负责一侧的装饰,完工之时便是拆墙之日,届时师傅的技艺便可一争高下。
当时的卢进文,还在爷爷那里学徒,听说隔壁县的祠堂需要木雕工人,便兴冲冲毛遂自荐,可负责人却认为他太年轻。
在卢进文的一再请求下,终于同意让他先画稿看看,结果出来图样让所有人眼睛一亮,负责人当即拍板,让他负责这次的木雕工程,卢进文由此开启他的木雕生涯。
一件木雕作品,即使是普通大小,也得需要3个月以上时间,30天打上手,60天打下手,7天打磨、上漆,才算完成。
好的木雕从选材开始,卢进文说,一件讲究的木雕作品,会选用存放一到两年的木材进行雕刻,尽可能选取整块的木材作为雕刻材料,这样的木材被称为“成材”。
如果不能“成材”,则要选取两到三块木材进行拼组。然后再根据木材的宽度和长度,构思、画图、雕刻。
当木雕完成至半成品时,需要将半成品再放上几个月,使木材的水分进一步蒸发,再进行下一步的雕刻,这样才能保障作品,完成之后不会出现龟裂现象。
打上手,是对一块平整原木的第一次动刀,是整件作品的奠基之笔,卢进文对这一步骤看得非常重要。
事实上,每一次打上手都不是按图索骥,而是一次全新的创作。纸上的花鸟只是平面的,没有弧度和深浅,而木雕要创造的则是立体感。
在一个立体的坐标中,鸟的姿态,花瓣和叶子的安排,这些全都依靠卢进文脑海中的想象。
粗坯完成,就要进入“精修”。潮州木雕讲究精细生动,而这些都要在修的过程中实现,让立体更为立体,让细节更为灵动。
“修”好了以后,就要用砂纸打磨,所谓,七分雕,三分磨,整整重复打磨一个星期,使木雕表面细腻光滑,这是木雕匠人一直遵循的法则。
最后的工序是上漆,这是整件作品的点睛之笔,一件木雕作品的漆,上得好与坏,会直接影响整件作品的视觉效果和保存年限。卢进文需要反复上漆,直到得到自己满意的作品。
从木料到木雕,一双手,一把刀,面对传统技艺后继乏人的尴尬,固守家乡,不放弃家传技艺,卢进文一刀一刀,刻出了匠人的内心世界。
“世界再嘈杂,匠人仍心存安定。”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