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伙呆!筷子使用不当或致癌
筷子,在古代,被称为“箸”,是我国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餐具。小小的两根棍子,具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价廉物美。虽然筷子是我们餐桌上使用最为频繁的家具,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更关注餐盘和食物的健康,却忽视了筷子的卫生。筷子的反复使用,容易滋生细菌,若清洁不干净容易影响人体健康。下面我们盘点筷子使用上的误区吧!
误区一:筷子成捆搓洗我们习惯将成捆的筷子加上洗洁精大力猛搓,其实这样会导致筷子表层脱落,让筷子表面变得粗糙易衍生细菌。正确的清洁方法:在流动的水下用抹布清洗干净并放进筷筒里,要注意干湿筷子要分开存放。
误区二:筷子腿插进筷筒里有人认为筷腿应该插进筷筒,因为这样可避免手接触到筷子腿而间接接触到食物。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筷筒经常有水份积聚,比较潮湿,容易滋生细菌,正确做法是清洗完后将筷子反插进筷筒内,让筷子脚在筒外晾干。
误区三:长时间浸泡筷子很多人喜欢将筷子等餐具放在水里浸泡,并美曰其名:浸泡更能去污。其实及时清洗才是杜绝细菌的好习惯,尤其是竹筷子和木筷子,浸泡容易让细菌在筷子上快速生长繁衍,甚至浸入筷子内部,难以清洗。浸泡也会使金属筷子表面的金属物质溶出,影响人体健康。
误区四:变色的筷子继续使用
筷子颜色发生变化,意味着材质性质发生改变,易滋生各种细菌霉菌,如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等,霉菌进入人体,轻者会导致感染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发霉的筷子会滋生“黄曲霉素”,这种物质或会诱发肝癌。
建议每3-6个月更换一次筷子,日常使用时要保证每周一次高温消毒,以达到高温杀菌效果,100℃沸水煮5分钟或者消毒碗柜消毒都是不错的消毒方法。
(本微信内容或由互联网引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