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家居新规出台, 建筑师也看了吗?
业内专家认为,定制家居乱象出现的原因还在于房屋建筑层面的规范不够。
私人定制家具,是近年来不少消费者追求的一个家装目标。但即使是个性家装,也与普通家装一样,除了好看和有个性外,还必须符合安全的家装标准,而不是作为“一次***”的存在。从今年起,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室内设计师,都无法随心所欲地定制家具了。年初,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家具装饰业商会发布了《全屋定制家居产品》行业标准。
就拿衣柜的位置来说,如果在户型设计中建筑设计师们预留给衣柜的位置不够这个深度,就会对之后的室内设计方与家具商形成挑战。不论是敲墙还是改变鞋柜尺寸,一则造成资源浪费,二则导致家具尺寸不合标准。如果顺应上游而变,标准的固定将遥遥无期。
对家具、护墙板、门窗等定制产品做出规范要求
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家具装饰业商会发布了《全屋定制家居产品》行业标准,对于家具、护墙板、门窗、吊顶、橱柜、卫浴、楼梯等家居定制产品做出相应规范要求,其中对于定制家具的基本尺寸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柜类家具为例,其要求开门柜的挂衣空间深度应≥530毫米,折叠衣物放置空间深≥450毫米,书柜层间净高 ≥230毫米。
“全屋定制”的出现,是基于房地产蓬勃发展时,各种装修户型层出不穷,使得大众化的家具无法满足各种户型的个性需求,不是尺寸与房屋空间不符,就是款式无法与整体装修风格融合。这时就出现消费者要求量身定做的情况,因此全屋定制家具也就成为众多家具商推广产品的重要手段。
然而,当一项产业走红,其问题也随之浮现。定制家具走俏市场后,许多不具有设计实力的工厂纷纷跟风,陆续出现尺寸不当、设计不人性化、安装过程草率等问题,对整个全屋定制市场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也是定制家居产品固定标准出现的根本原因。
“市场会受到重新洗牌。”有人毫不犹豫地得出结论。在这些人看来,当前家具市场上定制的部分占比例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损失的往往是消费者。而当定制标准出台后,“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没有设计能力的企业就会被市场淘汰”。
廖志强表示,规定出台后出现了包括专业性数据的设计标准,反而能够推动本行业更好地发展。新国标不仅在家具生产上进行了限制,还对现场验收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产品的颜色、外形、安装位置、操作方向等应符合订单要求;部件要齐全,活动部件手感无明显阻滞现象;密封胶整齐美观、收口要整齐等等。并且,家具安装现场还要求整洁、无垃圾遗留。
“这个标准其实需要给建筑设计师看”
全屋定制的门槛高,要求多,流程复杂,规定的出台,亦是对企业实力的考验。
深家协住宅精装研究院院长关永康仔细研读其中的具体要求时,指出定制家具问题的根本不在这里。“里面的这些尺寸要求是一个家具设计最基本的原理和规则,对工业化设计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关永康认为,与其纠结于家具界业已默认的设计标准,不如放眼整条住宅产业链。从建房到入住,定制家具反而处于整条产业链的下游,建筑方才是问题的关键。
就拿衣柜的位置来说,如果在户型设计中建筑设计师们预留给衣柜的位置不够这个深度,就会对之后的室内设计方与家具商形成挑战。不论是敲墙还是改变鞋柜尺寸,一则造成资源浪费,二则导致家具尺寸不合标准。如果顺应上游而变,标准的固定将遥遥无期。
“这个标准其实需要给建筑设计师看,而不是给家具设计师看。”关永康评价。据回忆,他以前就处理过一个相关的质量投诉。一位来自上海的消费者投诉道,她在安装好的餐台上放水平尺,发现其公司安装的餐台高低不平。经讨论,最后把水平尺放到地面,竟也同样显示高低不平。而地面的高低不平并非室内设计或者家具设计所能改变的。
关永康说“目前住宅精装研究院的工作,就是把家具最常规的基本知识普及给室内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这是一个常识普及的过程。”在一个户内空间,三方的精度控制标准不一,建筑误差在分米级别,室内装修控制在厘米级别,而家具设计却可以控制在毫米级别。“即使是最精准的产品也无法挽救最粗糙的工序。”
定制家具标准规定的出台是顺应全屋定制产业的兴盛而产生的,是对当前随心所欲的定制家具企业敲的警钟。然而放眼整个家具行业,正如关永康所言,无论是个性家居还是标准家居,即使家具标准得到固定,距离整个住宅家装行业的标准化,还有一段距离。
路任重而道运,多伦斯加油啊!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