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市场潜力巨大 龙头企业内外兼修
为吸引消费者,家居企业各显神通,但从年初“百思买“的关店事件开始,“冷清门“、“关店门“在各大城市的上演并渐成为媒体关注焦点。由此衍生出家居业已处在全球经济衰退和中国经济走低双重压力下,很难走出发展困境悲观的论调。
然而,行业龙头企业却嗅出家居业眼下的机会。仅“十二五“期间交房的各类保障房就有3600套,这对处于房地产下游的家居企业来说,二次机会也是新的增长点。
此外,在调控政策不断升级但行业总体趋势仍向好的背景下,以何种方法抢占市场份额,是每个家居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
家居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群发展逐渐成熟,二三线城市需求逐渐释放,给家居业奠定广阔的发展空间。百姓的居住品质需求也不断升级,加上国家及地方陆续出台保障性住房建设、低碳环保、住宅产业化、成品住宅等鼓励政策,如5月扬州出台的购房补贴政策即针对精装房给予0.4%-0.6%的补贴,精装修、智能化等将成为家居行业发展趋势。此外,去年六月以来,房地产市场回暖,对家居业来说无疑释放了利好信号,不少家装界人士都期待楼市的回暖能带旺家装业。
据资料显示,2011年家居百强企业自有渠道收入占比达26%,是近四年来首次突破20%,传统渠道经销商收入占比降至62%。可见,拓展精装修合作、专卖店、体验馆、电子商务等新兴渠道,是家居企业提升在消费者当中的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从家居业本身的成熟度而言,经过几十年不断发展,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本身已具备完善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行业的独立性,对上游地产行业的依赖逐渐降低。以去年“五一“期间为例,由于消费者购买力重新释放,加之企业采取了众多优惠促销措施,不少建材家具企业的销售额都有所增长,有的达到40%。回暖的市场销售,基本扫除了年初以来悲观的气氛。很多建材企业,都在做一件事就是下沉渠道。这说明在中国很多地级市甚至发达的县级市也有这样的需求,城市在扩大、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在提高,希望居民都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就是家居企业的市场机会。
龙头企业扩张同时“苦练内功“
去年,由于流通类家居百强企业受限于地域和扩张成本等原因,商业网点数量增长仅13.64%。但家居连锁商场的全国战略布局正把触角伸向了全国各大区域的二三线城市,可看出行业整体对市场前景的信心。如红星•美凯龙去年上半年,门店数量已突破百家,店面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米;连一贯在中国以低调著称的宜家家居也已把在上海的分店数量扩张到3家。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一个全国连锁的家居企业而言,各地市场环境差异性很大,试水过程中出现了“水土不服“,或选择进入当地市场的时机不当,都有可能造成类似情况。在总体战略布局上向全国各大区域二三线城市延伸,同时为规避风险采取适当的战略调整,是相对明智的选择。
在调控政策不断升级但行业总体趋势仍然向好的背景下,以何种方法抢占市场份额,是每个家居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而品牌正是家居产业抓住市场机遇、提高市场份额的“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