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家居头部企业应该学习的发展“四观论”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道德经提到的管理观点认为,“最好的管理是没有管理,最好的领导是人人可以忽视他的存在”,它关注的不是以***为中心,而是如何让团体的主动性发挥到极致。
作者 | 段传敏(战略营销观察家)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中国企业营销战略方面的研究,也深入研究过中国的一些头部企业,比如苏宁电器、九牧卫浴、维达纸业、科龙电器等。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写过十多本财经专著,观察过上百家标杆企业,在此过程中我也不断地总结头部企业的成长道路。

(图片来源:定峰汇-公众号,侵删)
接下来我分享的主题是《头部战略——中国企业的领先之道》,我将从“四观”来展开。
选择观:方向优于能力
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件事是大家在选择项目或者选择创业的时候,首先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但事实上我们发现很多成功的企业在选择的过程当中,首先是选择方向。所以我们在行动之前应该提前做好一个判断——未来的战略方向是什么,将去哪里、干什么?
在我看来,战略方向的选择有四个维度:一是趋势,比如阿里敏锐地洞察了电商的趋势;二是用户,以高端寝具品牌慕思为例,它的目标是做一个让全世界人民都能够睡得好的品牌,这就是用户的价值;三是关注价值。很多企业走的是性价比的路线,但是一些优秀的企业——比如良品铺子,想做的是一个好吃的零食品牌。它关注的是企业自身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企业的规模;四是关注优势——你的优势在哪里?现在短视频来了,直播来了,风口很多,但这些风口是不是你所擅长的?或者说能不能通过有限的努力来迅速地形成你的能力和优势?
现实观:“一点点”战略与行动主义
一些企业在早期创业的时候,野心都很大,想上市、想要进入世界500强。这些空想没有太大意义。在早期的时候,你首先要构建你的长板。有句话挺有意思:“说是一句话,做是万般心”,比如读MBA学会一个理论容易,但是实际运用起来非常困难,甚至有可能让你陷入一个陷阱。
日出东方集团的董事长徐新建曾经提出一个观点叫“一点点战略”——每天进步一点点,只要企业在不断进步就能够取得成功。这与我接下来的一本书《向上攀登》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了这本书我曾经攀登过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四姑娘山。整个过程真的非常痛苦。但是教练告诉我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在爬山的时候不要想着目标,不要想着还有多久,只要迈开脚,一定可以到达终点。

(图片来源:定峰汇-公众号,侵删)
回归到创业公司,一个实际可行的发展路径是:在早期的时候,如何去找到你的1000个用户,如何把这些用户服务好,如何打磨你的产品使之变成你的长板……我们的野心可以很大,但是落点要非常窄,要坚持行动主义,积小胜为大胜。很多的企业梦想很大,但行动的步伐很乱;老是想着诗和远方,却缺乏现实的支撑,最终抵达的不过是海市蜃楼。
发展观:坚持个人中心还是系统优势?
《道德经》提出的管理观点是“无为”,即“最好的管理是没有管理,最好的领导是人人可以忽视他的存在”,它关注的不是以***为中心,而是如何让团体的主动性发挥到极致。
顾家家居的总裁李东来曾经告诉我,做总裁最重要的工作不是自己决策,而是让下属发挥主动性和所长。他说,总监或者副总裁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必须对相关工作和事务要提供自己的多个方案,并且提出倾向性的决策参考。如果这个建议是合适的,最终可以按照他们的意思来实行;即使不合适,总裁也不要轻易地否决,而是提出个人的意见供其参照,最终交由他们决定。只有这样,这些人才能切实承担起责任;相反,如果总裁总是替下属们决策,最终责任都将由总裁来承担。
不可否认,有不少企业的老板能力非常强,是个超级英雄,比如娃哈哈、格力电器,但是这样的***往往会造成团队能力不够,系统起不来,以致于企业时刻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一旦***生病或其他原因离岗,这个系统就无法有效运转。
如何能够让系统运转起来?首先,要建构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其次,打造适合企业的管理系统。以华为为例,它在90年代末期的时候就花了20个亿请IBM顾问公司构建了企业的管理系统;第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能力的跃迁。传统上来讲,企业做大规模会从渠道、店效、多元化几个方面着手,比如海尔、海信都在青岛布局房地产。这种做法从规模上看似非常成功,但企业的核心能力并没有进一步的提升。所以企业要推进信息化的建设,建立基于信息化基础上的管理操作系统,才能让很多的人才进入到系统当中,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创造力和价值。正如任正非所言:“人才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基于人才的管理能力才是。”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都应该提出核心能力向上跃迁的要求。一方面企业要不断地吸纳更多的人才,提升管理;另一方面不断地进行产品、业态和模式的升级。苏宁电器从原来的一个空调专门店,到家电的专营店、连锁店,再到连锁商场,到现在的苏宁云商,它的不断自我晋级是其持续傲立时代潮头的基础。
未来观:向前,向上,向善
“头部战略”的三维是向前,向上,向善。“向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规模竞争,首先肯定规模也是一种竞争力。其次必须明白,这种竞争力是非常有限的,甚至说规模的效应有可能会带来很大的风险。比如三株口服液,因为一个官司导致近100亿的盘子土崩瓦解。这种企业规模虽大,实际上还是个巨婴;再比如加多宝,它曾经通过早期的创新、公益到中后期的官司营销来获得成功,但后来因为缺乏创新逐渐衰落了……
所以企业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向前的同时力求“向上”。如果企业不能在规模扩大的过程当中积累自己的核心能力,那么它的成长是充满风险的。
很多大企业忙于守成,缺乏小企业的创新精神,就变成了鸵鸟,每次都是在小企业创新成功之后,再通过复制和推广把企业做大……这种行为实际上对行业是没有什么贡献的。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头部企业是没有未来的。

(图片来源:定峰汇-公众号,侵删)
再说说“向善”。俗话说,仁者无敌,昨天阿里的一个副总裁提到,“社会责任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提法维度相当之高了,但确属事实。社会责任是中国社会文化的必然、中国国家体制的必然、消费者选择的必然。企业必须要承担社会责任,如果你赚了钱都想藏在家里买个金条,或者说移民,这种企业是不会被未来的中国社会所欢迎和接纳的,这种企业的成长空间也是非常有限的。真正的企业就是要勇于承担作为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你承担的责任越大,你的成长空间越宽阔。
(文章来源:定峰汇-公众号,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