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时,“定制”还望格外留心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2016年上半年,定制家居企业呈现平均近30%增长之势,发展十余年行业终迎来井喷式发展态势,在家居建材整体呈现低迷态势的背景下,“定制”似乎成了行业一颗独特的“救命草”。纵观2016年上半年各大专业类、综合型展会,成品家居走向定制、定制企业迈向全屋定制的品牌比比皆是。一时间,“定制”二字响彻在整个家居建材行业。但风起云涌时,隐患也在不断涌现,在市场转型期如何牢牢把控方位,将无时无刻考验企业的综合实力。
风起云涌时,“定制”还望格外留心(图片来源于网络)
“量身定制”:“只修不退”的合法外衣?
全屋定制家具,从测量尺寸到安装到售后服务,都需要厂家进行全程贴心的服务,但是打开搜索引擎,搜索“定制家具品质”关键词,消费者的投诉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产品质量投诉,在产品安装完成后,顾客往往因为材料材质、定制尺寸、产品颜色(色差)等问题投诉,当然其中不乏一些品牌商户为了牟利而使用更加廉价的材质;
第二,沟通不畅,大多消费者对定制家具的设计流程并不了解,设计师为了尽快成单也盲目迎合消费者,缺少合理的沟通和建议,以至于使用后出现投诉;
第三,售后投诉,定制家具安装后,因为其产品“定制”的特殊性,在出现产品问题时,商家往往是只修不退。
“消费者不满意,产品却不能退”,“量身定制”既成了定制家具吸引消费者的最大诱惑,也成了某些企业“只修不退”的合法外衣。定制家具单品为人诟病的“质量”、“环保”问题,除了原材料问题之外,高标准的现场质量管理体系也很欠缺;全屋定制家具则很难有一个企业做到对配套品质量的把控。
介于成品与定制之间的“大规模定制”
走访各类定制家具销售点,不难发现,个性化的定制家具其实有许多具有相似甚至是相同的模样。定制家具设计师给消费者提供的方案来源于海量方案库,对方案简单混搭,以及以尺寸/颜色略作调整,可以说是一种有限的“定制”。完全依据客户生活习惯、爱好、房型的全屋定制方案,不仅很考验设计师的功力,也很考验工厂生产线的成本控制能力。
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人们所说的定制,正确的概念应该是‘大规模定制’。大规模定制概念的提出,源自企业原有成品家具不能响应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因此,需要给固化的产品赋予弹性,以根据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给予某些参数和性能的灵活修改,这是一种‘有限定制’。”
定制家具市场政策急需完善
除了品质问题、同质化之外,定制家具面临的隐患还有:
市场之患。在本已容量饱和的主战场一二线城市遭遇众多家居品牌的竞争,在广阔的乡镇级市场根本又无法入侵。
研发之患。忽略对消费者生活方式以及流行色的研究,长期依赖浩如烟海的设计库,很难提供真正基于市场需求的全套方案。
缺乏标准监管。虽然有2016年发布实施的《全屋定制家具产品》行业标准,也只是一些基本规定,难以满足消费者高品质的需求。在某些方面,定制家具其实很像服装业的“快时尚”,凭借款式多、无库存而当红,但在快时尚几大巨头中,重视质量的优衣库才是口碑稳定、利润最高。定制家具想要高利润率,不能一律追求扩张速度而忘了企业的生存之本,产品才是根基。
定制家具市场热潮甚嚣尘上,无论是国家政策、行业协会,还是企业品牌和消费者,越来越多的视线聚焦此处。在可预见的未来,定制家居热潮仍旧会居高不退。风起云涌时,企业如何让产品实现真正的“定制?企业在摸索中前进,行业如何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革命尚未完成,同志仍需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