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修“带买”建材猫腻多 建议选择正规渠道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近年来,定制家居大行其道,个性化、多元化成为80、90后新消费主流时下的装修需求。无论是风格、色调,还是材质、价格,他们都希望尽可能遵照个人意愿选择。但对于初次装修者来说,缺乏经验、没有时间等因素就无形中成了他人“钻空子”的漏洞。
家居装修“带买”建材猫腻多 建议选择正规渠道(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和那些卖瓷砖的人都熟悉,我带您过去可以买到便宜货。”“您对板材质量不了解,我带您过去买吧!”“xx家的产品质量很不错,我带您过去看看货吧!”这是装修工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对于缺乏装修经验的初次装修者,工人师傅的热情往往让他们大为感动。然而,业主跟着装修工人去采购建材,真能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吗?
装修工人为什么乐于“带买”建材?
不排除有些工人帮业主推荐建材是源于自己的热情,但更多的是因为他们还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多数装修工人与当地建材商比较熟悉确实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人就一定能够帮助业主买到便宜且优质的建材产品。
据了解,目前我市建材市场的多数商户都将“工人推荐”视作他们的一种常规销售渠道,将装修工人作为店面的“特殊业务员”进行对待。一般的建材商都会向给自己“带单”的工人提供10%左右的回扣,工人每帮商家介绍成功一单生意,从中获利少则数百元,多则千余元。当前,装修工人通过帮建材商带客户,自己从中偷拿回扣已经成为了一种行业“潜规则”。
工人的回扣虽然由商户直接提供,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不会做亏本的买卖,真正为工人的回扣埋单的还是购买建材的消费者,所以业主“跟着工人去买货”,很多时候都是乐了商户、肥了工人、坑了自己。
“回扣”潜规则下的恶意浪费
装修所用的瓷砖、地板、木板等材料在施工之前,业主很难确切计算出各类材料的具体使用量。当业主到建材店铺购买材料,商家一般会根据装修面积和居室布局提供相应建议,并承诺“多退少补”。如果业主购买建材时不牵扯到工人的利益关系,工人在施工时一般没必要进行恶意浪费。但是如果工人会根据业主购买建材的数量进行提成的话,有些工人为了多拿回扣,就会故意让消费者多买一些材料,然后通过自己在施工过程中“巧妙”做些“手脚”,将材料全部用完,让业主多花了许多冤枉钱还浑然不觉。
尤其是木质材料,业主购买时一般都是工人说用多少自己就买多少,而且很多时候自己还不会亲自收货,全权委托给了工人。这就让一些存心不良的工人有了更多可乘之机。
故意隐瞒质量问题
事实上,“跟着工人去买货”产品的质量是否有保障也是一个未知数。当工人已经默认了自己是“建材商的特殊业务员”这一身份后,工人和商户就会自觉的形成利益共同体。因此,当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产品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时往往会积极帮助商家进行掩盖,如将残次材料使用到不起眼的位置,把被磕碰坏的瓷砖进行切割处理等,尽量不让业主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此外,还有些工人利用业主对他们的信赖, 在带业主采购建材时帮助商家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误导消费者。
业主轻信工人的热情,并将买货、收货、验货的权力均委托给工人,不一定省钱,还有可能出现假冒伪劣、以次充好、颜色型号不符、售后服务不到位、安装不合格导致的相关后续问题。而为防止这类问题,消费者装修时不仅要多学习装修知识,查验现场施工状况,更直接的方式是选择去大型正规商场购买,将装修风险降至最低,将质量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