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家居年报观察:落地服务成未来破局关键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今天只说数据和结论,值得认真读。
今天只说数据。
看整体,2022年,9家定制上市企业总营收549.73亿元,2021年为549.79亿元,相差只有600万元,基本持平,其中,欧派营收224.80亿元,占了40.89%。

看细节,9家里面,5家营收出现下滑趋势,4家的营收实现增长,且最大的增速不超过10%,欧派增长9.97%,下滑最多的是尚品宅配,-27.3%。这个行业局面,过去10年,应该前端。
欧派的业绩结构中,衣柜及配套产品收入121.39亿元,同比增长19.34%,是增长最好的主流品类,其中配套家具产品收入约27.3亿元,衣柜收入94.09亿元。
2022 年,欧派整装大家居收入约26亿元,同比增长超35%。从业绩排序看,排名第三,仅次于衣柜、橱柜业务。
截至2022 年底,欧派零售体系已启动建设 102 个大家居店;预计到2023年末,公司新型零售大家居门店将接近300家。从欧派最新的组织架构调整看,大家居门店大概率是代理商下一步要考虑的方向。
组织架构调整,要么对现状不满,通过这一步来提前避免激化更大的矛盾和问题,要么对未来抱有更大期待,是一个正常的动作,大多数时候并不会像外界解读的那么深奥微妙,都是动态着往前发展的。不管是2个亿的企业,还是200亿的企业,各有各的烦恼。
欧派下场做装修一事,前几天姚老板用“两个无意于”回应。间接说明装修这个事,内部争议很大,不容易。
2022年,索菲亚的业绩结构中,衣柜仍然是核心业务,占比82%。橱柜、木门体量不大,已经出现下滑信号,分别下滑10.41%、5.26%。
索菲亚直营整装事业部算一个亮点,已合作装企数量160个,门店数量425家。整装渠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5.14%,未披露绝对值。2021年财报披露的经销商合作装企叠加公司直签装企营业收入5.29亿元。如果统计维度一致,那么2022年整装渠道的收入已经达到11.38亿元。
业绩上看,志邦家居超越尚品宅配,成为行业第三,还很胶着,都不轻松。尚品宅配的业绩已经回落到2017年刚上市的水平,扣非净利润出现亏损信号,这是近11年来首次出现亏损。现在各方面有点不占优势,尤其是曾经的直营模式优势不再,出现38.83%的下滑,而加盟模式的店面密度又不够,今年会不会触底反弹,还不好说,就看随心选的战略落地情况了。
2022年,我乐家居16.66亿元的营收中,全屋定制业务11.24亿元,已经是整体厨柜的2.1倍。另外,直营店数量稳步增长,2019年直营店37家,2022年扩充到65家,直营收入占比近20%。
定制行业在内卷中,达成了一个共识:整家模式。只是各家的叫法略有差异。
橱柜品类基本都出现不同比例的业绩下滑,欧派下滑4.73%、索菲亚下滑10.41%、志邦下滑 6.73%、金牌下滑4.71%、我乐下滑27.92%、皮阿诺下滑30.23%。橱柜与地产高度相关的品类,未来企业的业绩结构还会进一步调整,橱柜经销商真的要转型了。
受地产周期的影响,大家都在有意识地降低大宗业务的收入占比。9家企业当中,只有尚品宅配忽略不计外,剩下的企业都有一定占比且多数在10%以上。大宗业务占比最高的4家分别是:皮阿诺38.55%、金牌36%、志邦30.75%、顶固28.06%,至于大宗业务占比多少最合理,没有标准答案。
木门品类,不少企业都布局了,但至今尚未成为任何一家企业的增长极(占比10%以上),基本都在3%-5%左右。
2012-2022这十年,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中位数)是20.99%,体量扩容少则3倍,多则超过9倍。2012-2017年这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中位数)27.53%,明显好于2017-2022年的12.73%,增速下滑15个百分点,疫情确实占一方面原因,但另一方面,降速逐渐成为事实。当然这也不是高增长的行业。
一个很有意思的增长变化特点:2012-2017年,年平均增速20%是底线,到了2017-2022年,增长20%成为上限。从这个角度讲,好时代确实过去了。接下来,企业可能需要适当降低增长预期。
与2017年相比,2022年毛利率(中位数)下降5个百分点,净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
2022年,企业的员工数量维度有微妙的变化。9家企业中,只有索菲亚、金牌的员工人数有小幅净增加,其余7家企业均同比减少,净减少员工总数达到6,516人,减少比例为8.3%。
门店数量维度,与2021年相比,2022年有4家企业的门店量保持净增长,分别是欧派(+130)、志邦(+489)、金牌(+417)、我乐(+100)。索菲亚(-229)、尚品宅配(-198)、好莱客(-216)、顶固(-113)。除了皮阿诺未披露门店数量外,9家企业的门店量净增长仅380家,开店红利见顶。
顾家值得关注。全屋型企业是顾家的三大方向之一,定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从发展逻辑上,在做大做强核心品类的基础上,定制与软体店态的融合、全品类的大店也是发力的方向。
2022年顾家定制营收7.62亿元,同比增长15.35%,虽然现在还不够大,但随着与软体的融合,会有一定的带动作用,而且顾家对行业有思考,一直在保持进攻。
未来行业将呈现“资源边际贡献低,能力边际贡献高”的趋势,这句话总结的很好。
从产能角度看,顾家投资15亿元投资建设的华中基地,年产 60 万标准套软体及 400 万方定制家居产品项目,截至2022年底,工程进度达到82%。现在上产能,以后得考虑消化产能,随着顾家一体化整家战略的深耕,定制等品类或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定制行业很难再有新故事,但还会继续内卷且程度加剧,行业高度分散的格局不太容易改变,但会重新排序。几家十亿级左右的定制企业要想想向上的空间和路径,因为品牌的权重可能会加大,巨头内卷,未必能卷走本地化工厂的市场,但是可能会卷走中型品牌的代理商。
9家定制上市企业,加上百得胜、顾家定制,11家企业总收入566亿,这只是局部,更加广阔的市场被非上市公司占据,未来市场的结构性机会和整合性机会在哪,究竟是往上做,还是往下做,值得思考和挖掘。
某种意义上,定制行业是家居建材行业的标杆赛道,数字化程度高、服务复杂度高、个性化程度高、空间审美要求高、涉及品类多,对企业和人的综合能力要求都在提高,更加考验落地服务能力。文化水平,将会成为筛选代理商、终端服务人员的一个新指标,提高门槛是个自然的趋势。
先说这么多。
(文章来源:树懒生活Fine-公众号,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