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骏传媒】中造动力:为定制行业分拣、包装痛点发出最强音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定制家居行业的痛点在于分拣和包装,这一块占据了大量的人力,而且容易出错。中造动力的成立将有效解决这方面的痛点,在降低人工成本和出错率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能,促使定制家居企业由平面竞争转向多维竞争。”——中造动力董事长 曾广文
广东中造动力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下称“中造动力”)于2015年成立于广东佛山,是一家专门针对家居行业生产智能化、信息化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产品涵盖了全工段的智能化设备以及自主研发的软件配套产品。
作为中造动力所在地,佛山是一个工业制造较为发达的城市,它在人才聚集、配套生产、加工工艺等方面优势明显。得益于这些区位优势,中造动力从珠三角地区笼络了近40名软硬件工程师,联合家居行业厂家,共同为打造符合国家“工业4.0”、“能源2020计划”的智能设备企业,正在积蓄内能。
企业先后发优势显著,软件成核心
中造动力成立于2015年,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节点。在这一年,国家正式实施了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纲领揭示了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出于对政策的深刻解读和对制造业趋势的准确判断,曾广文确信,未来的制造业必定走向智能制造。
据了解,在制造领域,食品、家电行业早在10年前就开始了智能制造进程,而在家居行业,这种智能化进程才刚刚开始。面对家居行业较为落后的生产现状,在家居环保设备行业打拼多年的曾广文,有着更长远的思考。作为行业设备商,不断为行业研发更为环保、更为智能化的产品,是他们毕生的使命。正是出于对制造业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和对家居行业的情怀,让曾广文下定决心成立了中造动力这家公司。
在设备行业,曾广文既是“科霖”这家环保设备企业的掌舵人,又在此时牵头创立了中造动力这家公司。可以说,新公司的成立,既携有先天的优良基因,也开辟了后天的创新优势。
在先天基因方面,科霖作为一家在国内品牌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在客户资源以及被客户接受的程度方面,能够给中造动力一个很好的嫁接桥梁。
在后发优势方面,而且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中造动力能够实现软硬件的研发。尤其在软件方面,中造动力创始人在同时期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软件子公司来配合硬件设备的智能化升级。这种举措在行业里少有,也非常具有前瞻性,软件这块自然也成为了中造动力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在具体研发人员的匹配上,中造动力的软硬件工程都有着丰富的行业从业经验,也吸引了不少高学历人才。因此在技术储备方面,中造动力在行业中极具优势。
专注后工端,解决定制行业分拣、包装痛点
作为一家智能化设备生产商,中造动力的愿景就是要提升家居行业整体的智造水平。但是在现阶段,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着升级高端设备的需求,智能设备的普及需要一个过程,也因此,中造动力目前的应用群体主要还是面向具有一定规模的定制家居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有资金、有人员、有提升的需求。在与这些客户的合作过程中,中造动力能够结合客户原本的信息化基础,进行全流程的对接,实现前后端的贯通。
从行业的角度看,分拣、包装是定制家居生产最大的两个痛点,这两个环节占据了大量的人力,而且极易出现差错。当前,行业中各大企业纷纷升级生产设备,在国内外先进设备的助力下,前工段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流水线作业。但是在后工段的分拣环节,大部分企业还处在原始的人工分拣阶段。而中造动力的成立将有效解决这方面的痛点,在降低人工成本和出错率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能,促使定制家居企业由平面竞争转向多维竞争。
从2015年下半年成立至今,才一年多的时间,中造动力在分捡装备上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据曾广文透露,中造动力的设备已经可以实现按包装、按订单来进行分拣;在“可以分”的基础上,设备也做到了高效分拣,最快一个小时可以分拣完800片板材。
据曾广文介绍,客户在应用此类装备之后发生了三大显著变化:人员减少、出错率减少、包装起来更加规范。这种变化在量化数据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比如,之前没上分拣包装系统时,可能需要20个人进行分捡;上了分拣设备之后,可能只需要6~8个人就可以了。相应地,这可以减少60%以上的人力成本,这种跨度可谓巨大。而在出错率和规范性方面,由于整个分拣、包装过程都是电脑自动化操作,在包装规范化的同时,出错率也趋向于零。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中造动力便展示出了极大的潜力,给定制行业所带来的跨越也着实令人惊叹。但也正如曾广文说的那样,环保装备和智能装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中造动力的成功也并不像外界想象得那么容易,它需要打造全新的经营模式和人才队伍。
曾广文介绍,科霖和中造动力分别有各自的管理班子,也有着各自的经营模式。按他的话说,这两个企业“所有都不一样”,有的仅仅是科霖这个平台的影响力。为了更好地召集到优秀人才,中造动力将其软件子公司设立在了广州。地处珠三角中心,公司能够很快地召集到各类信息化人才,人才瓶颈问题迎刃而解。
得益于科霖的成功运营经验,中造动力在发展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曾广文形容中造动力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做这件事情”。
打通前后工端,实现无人化生产
作为一家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为解决定制行业痛点而生的智能设备企业,中造动力在外界看来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事实上,中造动力已经取得了足以变革行业生产模式的成果,并对行业下一步的发展做了充分部署。
目前,中造动力自主开发了国内第一条分拣线,配合对封箱、切纸机等机器的完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包装链条。曾广文表示,虽然中造动力的最终落脚点在后工段,但基于整场智能化的需要,企业也会兼顾前工段设备及软件的研发。
当前,中造动力正在前工段领域实施封边机无人化、电子锯无人化的智能化布局。未来,中造动力的真正目的是想把整个前后工段打通,实现真工业4.0时代的无人化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