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家居卖场“洗牌”背后 中小企业或举步维艰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据中华衣柜网获悉,近日,居然之家总裁汪林朋说“家居行业洗牌在即,1/3以上的中小家居流通企业将退出市场”。这样的说法无疑在家居行业引起剧烈震动,无不使得整个家居人恐慌。而据中华衣柜网所了解,行业的寒冬期,业绩下滑、卖场倒闭、门店冷清、每天都有品牌倒闭、每天都有经销商退出,无不使得家居人人人自危,那么,面对此种情形,家居企业该如何做呢?
探析家居卖场“洗牌”背后 中小企业或举步维艰(图片来源于网络)
家居卖场已朝多样化发展
很长一段时间,人人都在谈向互联网转型,但真正对传统卖场取而代之的线上卖场,一个也没有出现。不少互联网企业也在经历倒闭潮。互联网对传统卖场的冲击,不在于取而代之,而是给旧业态一个下马威。有的人因此慌乱,有的人却能稳住,寻找新出路。
最初的时候,卖场的看点就是提供专业的家具买卖的场所,后来又演化为一站式家居建材购物平台。现在我们所说的独立店,在大卖场出现前,其实就是前店后厂的模式。卖场的出现给商家提供统一管理、统一的服务,最重要的是承担了吸引流量的角色。
现在,家居卖场的这种优势正在逐渐削减。一者消费者对卖场环境的要求高了,对卖场整体的设计、空间氛围的打造要求都高了;二者消费者对购物体验更高了,除了家具,他们还希望在这里享受到其他的购物体验。这种转型有点像早年国内书店的转型。原来只是卖书的地方,后来既有卖衣服的、卖咖啡的,又有卖工艺品的,其实已经是以书店为核心的综合业态了。
品牌独立店出现 给中小家居企业带来更大冲击
另外一个方向是品牌独立店的出现。在市场环境整体不佳的情况下,卖场的昂贵地租让不少经销商难以支持。业内统计,从2005年到2013年,整个卖场的租金平均涨了2.7倍,家具经销商的成本平均增长了3倍。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品牌开始考虑开独立门店,减少卖场地租、经销商的中间利润,以更低价格吸引消费者。然而,独立店要考虑流量、管理、资金等问题,这些都将带来新的挑战。
无论是面临互联网和独立店的冲击,“1/3以上的中小家居流通企业将退出市场”,这样的判断至少目前在一二线城市是合情合理的。那么,被淘汰的,为什么是中小卖场?
首先是没有大局观。市场出现变化,而中小卖场仍以促销、减租等方式,企求稳住局势。但事实是,促销的效果越来越少,而减租只是稳定了商家,却没能解决流量、销量的问题。甚至,大部分中小卖场实际也无力做出减租的决定。
实力有限 中小家居企业转型困难
其次是转型无力。无论是“触电”,还是转型综合购物中心,中小卖场的实力都有限,很难成功转型。突破的机会反而集中在家居卖场巨头上,譬如红星美凯龙不仅“触电”,最近还启动了“1001战略”;居然之家同样积极“触电”,同时推出顶层设计中心。
能够改变、转型,总能拥有更多的机会。8月15日,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发布的7月最新卖场景气度指数(BHI)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7月销售额为1031.8亿元,环比下降3.37%,同比上升11.54%。1-7月累计销售额为6485.0亿元,同比上升9.82%。
经过近年的探索和积极转型,家居卖场有回暖趋势。但这掩饰不了中小卖场的困境。随着大卖居向三四线城市的下沉,中小卖场将面临更加残酷的洗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