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骏传媒】丽博橱柜:定制家居行业存有万亿级市场容量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中华衣柜网讯:“定制家居行业的发展空间现在怎么形容都不为过,我只能说很大。大到什么程度,至少万亿级市场,这是仅次于房地产,接近于汽车行业的大行业。”谈及定制行业的发展空间,德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德康对此持有极大期待。
定制家居行业正处“群雄逐鹿”阶段
当前,国内定制家居行业正在蓬勃发展,显然,它走了一条与国外同行迥然不同的路子。在谈及国内外行业的发展区别时,德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德康显然更倾向于国内的这种路子。需要强调的是,国内定制家居行业与国外的差别很大:欧美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发展至今,分工已非常精细化,对于家居业,基本上每个品类都有专人在从事精细化的工作;而国内则不同,整个全屋的装修都会由一个公司来承接,从而保持整体风格和设计的统一。高德康认为,这体现了国内比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之处,是一件大好事。
模式先进、势头正盛,这是国内定制家居行业的发展现状。高德康认为,这个行业正处在“群雄逐鹿”的阶段,谁会崛起,谁会没落,一切都还未知,每个人都有机会。
定制家居行业具备万亿级市场容量
“对于定制家居行业的发展空间,怎么形容都不为过,我只能说很大。大到什么程度,至少万亿级市场,是仅次于房地产,接近于汽车行业的大行业。”谈及定制行业的发展空间,高德康对此持有极大的期待。举例来说:一家面积在120平方米的中档家庭,为全屋定制花费的预算在30万左右,这个预算相当于两辆不错的汽车,而一个家庭平均下来也就两辆车。粗略来看,这个行业的规模接近汽车行业,仅次于房地产行业。“所以我讲的‘万亿级市场\’,并不是一个梦,而是摆在现实眼前的,非常庞大。”高德康解释道,“现实状况下,全屋定制这个行业毛利、纯利润相对稳定,随着这股发展势头,行业的规模效应,采购、生产效应将会展现得非常明显。”
尽早落实统一规范,促行业健康发展
虽然定制行业势头迅猛,市场体量乐观,但作为一个正处在“快速上升期”的行业,必定会遇到它自己的瓶颈。“规范”,是高德康着重强调的一个词。可能是基于高德康在房地产领域的经验,他对“规范”二字有着深刻的体会:“规范就代表着效率。”
对于“规范”,高德康认为有多重内涵:尺寸规格、材料标准、施工工艺、环保指标、品质标准等都是需要被规范的选项。对此,高德康也呼吁国家相关管理机构能够尽早协同行业协会制定相应规范,强化行业效率,减少企业在中间环节的折腾所带来的浪费。
高德康也提及,人才的缺乏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但他同时也断定:虽然当前定制人才供不应求,但经过5年左右的发展,在行业、企业格局趋于稳定后,人才供需也将达到平衡状态。
丽博杭州生产基地俯瞰图
行业靠沉淀,钱砸不出所有东西
当前,很多行外企业跨界进入定制家居行业,其中也不乏实力强劲的传统巨头。作为丽博来说,最早也是由房地产和厨房电器打下的基础,而后跨界诞生的橱柜品牌。对于这种跨界竞争,高德康有着理性的思维。在他看来,跨界后的很多事情,用钱是砸不出所有结果的。定制家居行业还得靠积淀,只有在技术、人才方面有了深厚的积淀,加之行业的经验和适应性,才能实现成功跨界。
丽博,无疑是基于这种思路跨界成功的一个定制品牌。这种成功跨界的实践,在诸多跨界失败的案例面前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德意集团作为一个实施多元化战略发展的企业,丽博橱柜仅仅是集团下的一项业务,但它却在不长的时间里实现了成功跨界,且各项业务都做得有声有色。这中间,到底展现了何种独特的运营策略?
对于这个问题,高德康是最有发言权的。在他看来,一项业务能否跨界成功,在于有没有合适、独立的团队在运作。如果有,那么实践有可能成功;如果缺乏这样的团队作支撑,光靠砸钱是没有用的。对此,高德康还举了丽博早期发展的例子:“如果是同一个团队带着做,就一定做不好,我们在2010年之前就有过这样的教训。当时市场给我们的评价是:丽博橱柜怎么看都像电器。因为这是同一帮人基于同一个思路、理念、标准做出来的,因此产品显得不伦不类。”
而实际上,橱柜行业和电器行业在运营上差别巨大,高德康也道出了这种差别所在。在他看来,电器基于标准化生产,适合批量运作,在销售过程中也更适合依托终端推动;橱柜基于非标生产,营销会更加靠前,当消费者还在规划装修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所以两者的运营是不一样的。在渠道模式上,两者也不同。电器采取的是区域性的总经销制度,而橱柜基本围绕商圈做专卖店。橱柜行业是点对点营销,电器行业是面向整个面的营销,所以差别很大。因此,橱柜事业无论在团队、品牌、经营还是在其他方面都要独立,只有独立才能做好这份跨界事业。
对上市有期许,但不强求
在谈及当前定制家居行业火爆的上市潮时,高德康也透露,德意电器和丽博橱柜目前都有上市计划,而且也已经启动了相应的工作。但对于上市,高德康也把心态放得很平。在他的意识里,上市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不可强求。最重要的是企业不能因此丧失动力、偏离方向,而应该始终肩负起员工、社会的责任,可持续地稳健前行。
(文 / 邝晓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