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骏传媒】佳居乐——变革融入DNA,一次次超越自己
一对一人工客服
在线解答加盟疑问
- 预约考察
- 咨询费用
- 了解区域
- 开店选址
近两年,定制家居的跨界潮似乎达到了一个巅值!跨界更像一场革命——对内革自己的命;对外踏入一个新的疆场厮杀,稍有闪失便会被湮灭。因此,跨界考量着企业***的前瞻性、魄力、管理能力、综合实力,以及战略发展方向把控等等。作为最早一批跨界的企业,佳居乐从材料跨入定制,成为转型成功的典范。
佳居乐执行董事 刘国雄
从帮人做“嫁衣”,到升级做自有品牌
1994年,佳居乐在创立之初,就实施了近几年才流行的“联合创始人”,以及股份制形式,这一先进的管理思想为佳居乐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个联合创始人各司其职:李向阳作为“带头大哥”,负责把控全局大战略;朱志民负责财务;刘国雄负责营销。三个人秉承共同的理念,相处融融,经过十多年的默契合作,把佳居乐带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1994-1997年,佳居乐初创阶段,以家具、橱柜板材贸易起家,把国外进口的柜体板、刨花板卖给做家具的工厂。因为眼光精准,服务到位,3年时间就在珠三角拥有了诸多客户。
客户就是资源。生意在珠三角大量铺开后,佳居乐开始建立自己的工厂生产家具材料、橱柜材料,是中国最早从事橱柜材料的生产厂家之一。1997-2004年,有七年时间一直做橱柜材料,做到全国数一数二的规模,当时大大小小客户有两千多家。最早的雅迪尔、科宝、欧派、康威等等以前的很多知名品牌,都是佳居乐的客户。
2004年,佳居乐的材料销售量已经非常大,几个合伙人决定再升级,把工厂从惠州搬迁到产业链更为丰富的东莞,占地100多亩的工厂就地落成,同时拉开了第三个阶段的序幕——升级做自己的终端品牌。
为什么要做自己品牌?
佳居乐的领导层如是理解:“因为现实情况决定了做材料无法标准化,不能有自己的设计思想和源头,必须按照甲方的要求做颜色或款式,帮别人做嫁衣。因此,企业要长久发展,必须要建立一个自己的终端品牌。”
佳居乐做自有品牌的目标已久,当人力、物力、财力都积累到一定程度,建立品牌的目标就更加明确。
佳居乐是中国家居发展史典型的写照:先帮别人做嫁衣,一步一步慢慢升级做自己的品牌。
成功逆袭,艰辛而决绝的品牌之路
2004年,把梦想照进现实——佳居乐开始真正进入自己的品牌时代,从此踏上了一条艰辛而决绝的品牌塑造之路。
从做橱柜门、台面等配套材料,到做终端橱柜品牌,在竞争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蓝海,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弯路不可避免。
佳居乐最早的产品定位是中式风格,闭门造车,依赖“拍脑袋精神”,没有了解市场、没有了解厨房整体趋势,就认为“中国家具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以明清为鼎盛,橱柜属于家具的一个品类,所以就定位为“中式厨房”;甚至包装上都突出中式风,用王羲之的毛笔体“佳居乐”作为LOGO。
但是涉入战场后,发现中式风格越走越窄,毕竟中式厨房的消费量有限。发现定位错误,然后重新调整,这已经浪费了三四年的时间,成为佳居乐最大的弯路。
当时,针对“做终端品牌,是延续佳居乐这一品牌名还是另起新品牌名”这一话题,公司内部争辩激烈,化成两派意见:一是如果用原来品牌的延伸,有传承,但消费者会存有“佳居乐就是做材料”的惯性思维;二是另外起一个终端品牌名,“两条腿走路,一边做材料,一边做终端,万一终端失败,还可以倒回去做材料”。
做品牌这条路漫长而艰难,但几个合伙人的一致意见是:“没有退路才有出路,把自己逼上绝路,才有出路。”事实证明,这一决绝的决定非常正确。
行业内,从做橱柜材料成功转型到橱柜品牌,全国就唯有佳居乐一家。而大部分与佳居乐从做材料转型做终端的企业,采取的战略是“两条腿”走路,知难而退,倒回去做材料,慢慢积累几年,最终在市场销声匿迹。
而在各种小问题不断的同时,另一个更大问题更是把佳居乐逼到墙角——
原来为品牌做材料配套,而现在打造终端品牌,就是要跟合作客户争饭碗抢客户,跟客户竞争。所以,合作的客户不再采用佳居乐的材料,而自己的品牌又刚刚起步,处于青黄不接断崖状态。
凭借着“把自己逼到绝路的决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佳居乐最终一步步跨出了泥潭,成功逆袭。这,也是佳居乐人最引以自豪和骄傲的地方。
延伸优势,“智·尚全屋定制”出世
商场如战场,唯一的不变就是不断变化。2015年年底,为了承载战略发展需要,佳居乐开始进入全屋定制。
早在七八年前,佳居乐已经看到了全屋定制的发展趋势,包括终端专卖店不断要求做衣柜、定制柜、收纳柜,但是几次内部会议讨论都否决了,“因为要更专注专心橱柜项目”。
而这时候的博洛尼、欧派,已经从橱柜开始延伸到全屋定制。对此,佳居乐的几位***并没有后悔。刘国雄总结说:“当时我们认为橱柜都还没有完全做好,还没有自己的体系和标准化就延伸做其他东西,肯定会受挫。战略是适合的才是好的,而不是好的就是适合的。”
通过几年时间不断调整升级,佳居乐把橱柜整个体系、信息化、经销渠道、品牌等方方面面梳理清晰后,才延伸到全屋定制。包括从2009年到现在,一直坚持聘请林志玲作为品牌代言人。
“从专注厨房生活,延伸到关注家庭收纳和生活空间”的产品升级后,定位为“智·尚家居”的佳居乐在7月广州建博会上华丽亮相,以“一种风格,一个系列”来推进,打造空间生活方式的设计,完全契合了现代家庭的装修需求,也是佳居乐未来的发展方向。
佳居乐从橱柜材料起家,在橱柜行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佳居乐更懂得哪些材料才真正适用于厨房,这些优势在做定制家居时也得以很好地发挥。
——对品质和工业化制造非常严苛。橱柜推出时使用的柜体板、门、台面,跟竞争对手就完全差异化,深受市场欢迎。
——设计上高起点,高要求。橱柜也需要设计先行,因为设计才能最终让消费者买单。因此佳居乐在设计的打造上颇花心思,做橱柜之初就跟中央美院、广州美院、意大利专业设计机构联合合作,成立佳居乐设计研发院,强势打造设计团队,然后才推往市场;并且邀请意大利设计师来中国调研市场,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身高等等,设计的产品实实际际适合中国人。
——为年轻人打造生活空间。佳居乐要为80、90、00后使用的生活空间真正做到“时尚、智能、前沿”,很多智能化产品被应用其中,包括灯光感应系统、视频系统等等,更加适合年轻人的心智,所以受到这一群体的欢迎。
——定制家具也延续橱柜的优势。设计先行,对材料、对配件、对消费者会以“高度优先”的思维切入市场;将橱柜店、衣柜店融合在一起,提前引导客户“家庭收纳应该怎么做”,产生很好的截流作用;同时满足消费者家庭收纳需求、风格一致、整体生活方式、品位的提升。
“原来一套橱柜三五万,现在一个客单达八万十万”,经销商的客单价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放眼国际化,实施“走出去”战略
2015年,我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的国家经济布局,佳居乐也开始自己的国际化之路,这也是佳居乐品牌智能化、国际化的开始。
首先,邀请林志玲做代言人。林志玲美貌、智慧、时尚,拥有加拿大、多伦多双硕士学位,智商情商双高,调性与佳居乐的智尚定位相符合,契合了产品定位年轻化、时尚、智能、国际化的定位。
其次,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策略。“中国在哪些地方影响力大,品牌就走到哪里”,因此佳居乐以东南亚、非洲为主战场,下一步也将在中东、澳大利亚建立专卖店。
“早在2012年,佳居乐就在新加坡建立专卖店,这是中国家居品牌在新加坡的首家专卖店。现在佳居乐在东南亚、非洲已经有20多个专卖店,这也是品牌国际化的一条道路。以加盟的形式不断扩展,仅在马来西亚就有八个专卖店,在泰国、马尔代夫的销量都非常好。”
“走出去”战略实施以后,为佳居乐带来的好处是方方面面的。
刘国雄介绍说:“从最早的为国外品牌代工,到自己的品牌走出去,不但带来一些生意和品牌的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开阔了设计师、销售人才和管理团队的视野和格局;另外,品牌提升国际影响力,最终变成国际化品牌。 因此,一开始的战略方向就是‘未来的佳居乐一定要国际化\’,经营理念要向国际化企业靠拢,比如说华为、海尔、阿里巴巴。”
佳居乐的野心,窥一豹而见全身。
【后记】
与目前高举高打的定制品牌不同,佳居乐每一步都按自己的规划笃定前行,追求强大而长久的企业文化。未来,佳居乐的发展战略是“先国内,后国外”,将建立东西南北中的制造布局,以制造中心辐射周边约300公里的服务半径。
佳居乐坚持跟经销商同呼吸共命运,唇齿相依;坚持终端客户满意度;坚持提高对消费者的服务水平。
佳居乐的终极目标:进入资本市场,成为一个公众公司。各方面更加规范,人才更充沛,企业进入良性循环——不断发展,不断回报客户、回报员工、回报社会。



















